在西伯利亞最大海港 - 杜金卡港開設了北方海上航線國際船只邊檢口岸。“極圈內”號柴油電動船是通過杜金卡港邊檢口岸的第一艘船只。加強冰級船將科拉半島的金屬運往俄羅斯歐洲部分的西北部地區和上海。
俄羅斯船只到達上海的航行時間為19-20天。如果走傳統路線,經歐洲港口和蘇伊士運河則需要大約65天。因此,專家們認為,在杜金卡港開設口岸是向開發北方海上航線邁出的新一步,這可大大縮短俄羅斯向亞太地區供貨的距離。
北極嚴峻的氣候條件對航行是有影響,北極和南極科研所專家弗拉基米爾·索科洛夫說。他指出,北方海上航線的問題在于存在大量浮冰。有北方海上航線不存在浮冰的時期,這時不用破冰船就可以航行。但這只有一個半月時間。在其它時間里需要破冰船的幫助。駐扎在摩爾曼斯克的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艦隊完全能夠勝任這一任務。它有這樣的能力。
世界上10個核動力破冰船中有9個是俄羅斯的。2012-2020年間,將再建造不少于3艘新一代核動力破冰船,這些破冰船將用于護送北極航線上的船只。
外國公司對北方海上航線也表現出巨大興趣,它們想使用這一路線進行運輸,弗拉基米爾·索科洛夫講道。他說,國際社會正在研究使用北方海上航線的可行性。歐盟給研究北方海上航線的國際機構撥款。它們現在對大排水量船只的每一次航行都進行跟蹤、評估并研究使用這一航線的可行性。
北方海上航線的重要性還在于對北極自然財富的開發。據初步評估,俄羅斯大陸架的碳氫化合物儲量大約為1000億噸石油當量。可以使用油輪將大量北極石油和液化天然氣運往亞太地區國家,俄羅斯總統辦公廳主任謝爾蓋·納雷什金表示。他說,對于我們來說,北方海上航線的戰略意義還在于發展同亞太地區國家的能源合作上。這一地區對碳氫化合物資源的需求量比歐洲的增速要快得多。
資源開采公司計劃到2020年將北極航線的貨運量提高到6400萬噸,到2030年提高到8500萬噸。可見,開發北方海上航線將開啟全球貨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