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属妞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国产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亚洲综合色dddd26|免费黄色在线网站

歡迎光臨深圳市三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  
全國運價平臺中心     建議反饋      中文版        English
深圳市三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
   首頁 > 行業新聞 > 集運三大聯盟4月1日正式運作
集運三大聯盟4月1日正式運作
發布日期:2017-04-13   閱讀:4547

      4月1日,全球班輪市場上2M、OCEAN Alliance和THE Alliance三大聯盟正式開啟運作。三大聯盟對市場有何影響?港口如何應對聯盟挑戰?

  去年4月20日,達飛輪船、中遠海運集運、長榮海運和東方海外宣布組建OCEAN Alliance;5月13日,赫伯羅特、韓進海運、陽明海運、商船三井、日本郵船和川崎汽船宣布組建THE Alliance;12月11日,2M與現代商船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包括艙位互換、艙位購買;今年2月,2M與漢堡南美達成協議,漢堡南美可與2M共享船舶。

  班輪公司之間大規模的兼并破產事件導致競爭格局大變,新的三大聯盟由此橫空出世。

  簡單將聯盟成員及合作伙伴的運力規模相加,2M市場份額達到35.3%,屬于最大聯盟;OCEANAlliance市場份額達到26.1%,為第二大聯盟;THE Alliance市場份額達到16.9%,在三大聯盟中規模最弱。

  ●三大聯盟之整體運力

  按照Alphaliner截至3月25日的全球集裝箱運力排名,發現十分巧合的一點就是,排名前14位的班輪公司均是三大聯盟的成員或者合作伙伴。盡管馬士基航運與漢堡南美、赫伯羅特與阿拉伯輪船的合并尚在進行中,但在新聯盟的運作計劃中,均已包含漢堡南美和阿拉伯輪船的運營計劃。在歐地航線上,2M略強于OCEAN Alliance,而THE Alliance稍弱;在太平洋航線上,OCEAN Alliance獨占鰲頭;在跨大西洋航線上,THE Alliance與2M相當;OCEAN Alliance主要優勢在于擁有7條亞洲—波灣/紅海航線服務,THE Alliance只有1條,2M則空缺。

  ●歐地航線:2M略占優勢

  歐地航線是2M的傳統優勢航線,在市場份額上略高于OCEAN Alliance。根據Alphaliner的數據,在亞洲—北歐航線,2M共投入6條航線,占據40%的市場份額;OCEAN Alliance共投入6條航線,占據35%的市場份額;THE Alliance共投入5條航線,占據25%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亞洲—北歐航線基本為三大聯盟所壟斷。

  ●三大聯盟之市場影響

  在新聯盟正式運作的一個多月前,各家班輪公司已經開始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尤其是OCEAN Alliance和THE Alliance,直面涉及聯盟轉換及航線切換的問題。OCEAN Alliance忙著在各大口岸舉行新聯盟與航線推介會,一些航線也已開始提前切換;2M則顯得氣定神閑,其僅在既有的航線網絡上進行調整優化;由于韓進海運的破產,THE Alliance發布首個聯盟應急機制以恢復市場信任度。而新聯盟以及新航線的到來,市場運價將會如何變動?港口方如何應對挑戰?監管層又會對新聯盟持有怎樣的態度?

  三大聯盟將在東西航線上開展爭奪戰,大聯盟及大船的加入,使得市場運價出現動蕩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在亞歐航線上,Alphaliner的數據顯示,由于三大聯盟將從4月起開始將額外的船舶運力投入亞歐航線,亞歐航線運價年內或繼續動蕩。

  Alphaliner稱,三大聯盟將在亞洲—北歐航線上提供17個周班航線服務(此前為16個)。在新聯盟調整航線服務之后,亞洲—北歐航線周班航線總運力將增長9.6%,其中最大的增長來自2M,該聯盟不僅將現有的環線服務的船舶運力升至1.8萬~2萬TEU,同時從4月開始增加第6個周班服務。因此,2M在亞歐航線上的平均運力將從8.3萬TEU增至10.3萬TEU,增幅達到約23%。2M運力增長的部分是由于現代商船和漢堡南美將從4月1日起在聯盟服務航線上分別帶來每周約6000TEU和4000TEU的額外運量。

  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的運價數據來看,歐地航線上,由于班輪公司新航線已經投入,供需失衡進一步擴大,市場運價延續下滑趨勢。太平洋航線上,部分客戶趕在原合約到期前出貨,加大訂艙力度,導致艙位出現緊張,運價相對而言保持平穩。

  也有市場人士表示:“當前的運價已經在低位水平,盡管新聯盟在主干航線上的運力有所增長,但是應看到前期撤銷運力的力度,因此,新聯盟的運作對于運價的影響不會太大。”

  近期,一位港口集團高層指出,在全球主干航線上的港口競爭,一方面需要依賴港口本身的自然條件、地理位置以及基礎設施;另一方面資本的考量越來越重要。實際上,《航運交易公報》記者在此前采訪中也明確得到這樣的答復:“航運聯盟掛靠港口自然優先選擇有聯盟成員投資的港口,這是保證船期、保證裝卸質量的最直接的方式。”

  因此,在三大聯盟的爭奪戰中,一些港口具備天然的優勢,比如占據主要箱源生產地的港口,比如重要的區域中轉港口,比如與班輪公司合資的港口等。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港口逐漸喪失優勢,比如亞洲的釜山港、巴生港。韓國釜山港灣公社此前表示,原本預計THE Alliance在釜山港的轉運貨物占有率將達到29.3%,但是由于韓進海運的破產,釜山港的轉運貨物將削減10個百分點以上。巴生港則由于新加坡港強有力的競爭以及沒有班輪公司的注資而漸露頹勢。

  對于港口而言,認清形勢和清晰定位非常重要,應有效利用現有條件,重新定位和規劃,合理調整臨港產業,從而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不斷提高港口服務質量,走差異化競爭的道路。

(注:文章轉載自中國船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