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國務院會議決定新設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涉及22個城市。
2015年3月和2016年1月,國務院分兩批批準設立杭州、天津等13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綜試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兩年多來,在各部門和地方共同努力下,13個綜試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初步建立起一套適應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體系,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有力支撐了外貿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2017年9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第187次常務會議決定,將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和線下產業園區“兩平臺”及信息共享、金融服務、智能物流、風險防控等監管和服務“六體系”等成熟做法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入選的這個22個城市,大至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有良好的產業帶基礎,有成熟的電商氛圍,區域輻射帶動明顯,有一定的國際物流條件,對外貿易發展好,城市發展跨境電商主觀能動性強,同時兼顧分布平衡。
第二批十三個試點城市,基本囊括了中國目前最發達的幾個城市,經濟基礎、國際物流條件,電商氛圍、城市人口都在該區域具有優勢,總體分布為珠三角(廣州 深圳)、長三角(杭州 上海 寧波 蘇州)、中部(鄭州、合肥)西部(成都 重慶)、北部(天津 大連 青島)。
而第三批主要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傾斜,在北京、呼和浩特、沈陽、長春、哈爾濱、南京、南昌、武漢、長沙、南寧、海口、貴陽、昆明、西安、蘭州、廈門、唐山、無錫、威海珠海、東莞、義烏等22個城市新設跨境綜合試驗區。
跨境綜合實驗主要經驗 “六體系兩平臺”主要內容
“六體系兩平臺”是跨境電商發展的基礎框架。六體系包括信息共享、金融服務、智能物流、電商誠信、統計監測和風險防控體系,提供了涵蓋跨境電商全流程、各主體的管理和服務。兩平臺包括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和線下產業園區平臺,提供了綜試區建設的軟件和硬件條件。實踐證明,“六體系兩平臺”實現了政府與市場、部門與地方、線上與線下的有效結合,調動了各參與方積極性,催生了跨境電商生態圈。
一、“六體系”主要內容
信息共享體系,將實現企業、服務機構、監管部門等信息互聯互通,解決了企業無法通過一次申報實現各部門信息共享的問題
金融服務體系,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依法合規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具有真實交易背景的跨境電商交易提供在線支付結算、在線小額融資、在線保險等一站式金融服務,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智能物流體系,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和現有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構建物流智能信息系統、倉儲網絡系統和運營服務系統等,實現物流運作各環節全程可驗可測可控,解決了跨境電商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
電商誠信體系,建立跨境電商誠信記錄數據庫和誠信評價、誠信監管、負面清單系統,記錄和積累跨境電商企業、平臺企業、物流企業及其他綜合服務企業基礎數據,實現對電商信息的“分類監管、部門共享、有序公開”,解決了跨境電商商品的假冒偽劣和商家誠信缺失問題。
統計監測體系,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大數據中心和跨境電子商務統計監測體系,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統計方法,為政府監管和企業經營提供決策咨詢服務,解決了跨境電商無法獲取準確可靠統計數據的問題。
風險防控體系,建立風險信息采集、評估分析、預警處置機制有效防控綜試區非真實貿易洗錢的經濟風險,數據存儲、支付交易、網絡安全的技術風險,以及產品安全、貿易摩擦、主體信用的交易風險,確保了國家安全、網絡安全、交易安全和商品質量安全。
二、“兩平臺”主要內容
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堅持“一點接入”原則,與商務、海關、稅務、工商、檢驗檢疫、郵政、外匯等政府部門進行數據交換和互聯互通,在實現政府管理部門之間“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同時,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提供物流快遞、金融等供應鏈服務。
線下產業園區平臺,采取“一區多園”的布局方式,有效承接線上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功能,優化配套服務,打造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圈。
商務部